第三章 文学的形象系统
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典型的特征性
①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黑格尔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重要的统治性格。
(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这种总特征。阿 Q 的许多行为都与他的“精神胜利法”息息相关,这就是独特的“这一个”。)
②必须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黑格尔表示典型人物的性格不仅要鲜活,而且一定要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和多重结合。通过局部特征性,塑造一种十分立体的、呼之欲出“圆整形人物”。
(2)典型的丰厚历史文化意蕴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是想“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西”中“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希望能从典型中“欣赏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 因此,典型应当为人类“自己而存在”。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认为, 典型总是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创造了一系列地主的典型形象,通过对这群丑类的刻画,揭露和谴责了农奴主阶级寄生腐朽的本质, 从精神道德的高度批判了他们人性的丧失。)
(3)典型的艺术魅力
①文学典型以生命形式呈现出无穷魅力。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 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
A.首先在于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所展现的生命的斑斓色彩。(《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B.更来自作家塑造的灵魂的深度。
②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真实性。
这是艺术创造的原则,更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核心命题,它为艺术典型规定了严格的历史尺度。然而,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
③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新颖性。
7.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的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同时由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
8.典型环境
所谓的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生活的具体历史文化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性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文化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9.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的。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10.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创立的最高审美范畴。意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说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 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 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